“今年3月,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,充分肯定了外资的重要作用,表明中国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。”商务部党组书记、部长王文涛在中共中央10月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答问时表示。
刘健 摄
王文涛介绍,“十四五”时期,中国利用外资,一是“量稳”,实际使用外资累计7200多亿美元,新设外企24万多家,引资大国地位依然稳固。二是“质优”,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超过三分之一,汽车、医疗健康、电子信息等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在华落户,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明显增多。
“下一步,我们开放也好,引资也好,都不搞损人利己、零和博弈那一套,而是互利共赢、共同发展,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发力。”王文涛说。
一方面,要把中国大市场优势充分发挥出来。中国现有14亿多人口,未来十多年中等收入群体将超过8亿,市场潜力巨大。“我们将大力提振消费,打造‘购在中国’品牌,让商品和服务消费都‘火’起来;我们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,促进人工智能、生物科技、新能源等产业发展,让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创新的试验场、应用场、利润场;我们将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,坚持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方向,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。”王文涛说,许多跨国公司告诉我们,“投资中国不是可选项,而是必选项”。
另一方面,要让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大机遇。“我们常说‘外企不是外来客,而是一家人’,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也是外企的机遇。比如中国实施的以旧换新政策,以汽车产业为例,全面落实国民待遇,外资品牌销量占了汽车以旧换新的三分之一。”王文涛指出,下一步,我们将按照“宜早不宜迟、宜快不宜慢”的要求,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。“服务业是接下来开放的重点,要扩大增值电信、生物技术、外商独资医院等开放试点,有序扩大教育、文化领域自主开放。将持续优化服务,办好外企圆桌会,把企业的‘需求清单’变成我们的‘服务清单’,擦亮‘投资中国’品牌,让外资企业愿意来、留得住、发展好,共享中国发展新机遇。”
